close

5、武打戲打得落漆,宣傳訴求改為強調武林人物情結,非強調武術,武術與武林可以如此切割嗎?

評「一代宗師」之前,已先針對武術動作的部分,發表了部分評論,但因考慮有的影評先入為主,認為動作與意境、哲學是完全切割開的,所以本篇前文先談了些某些影評在意的意境和哲學,接下來則針對武術動作及武學原理的部分分析。
武打動作對武術題材自然是非常重要,許多武打電影幾乎完全就是在看武打動作的娛樂效果,武打動作打得好不好看,可以說是武打電影的關鍵。
但本人也知道,電影不是紀錄片或教學片,並不必然呈現真實武術動作,實務上也困難,對於導演、編劇和演員而言,若是都必須懂武術或有武術基礎,武打題材將會大大受到限縮,稱職的導演不必然是某方面的專家才能拍該領域的題材,若是拍游泳就要真懂游泳,拍體操就要真懂體操,拍拔河就要真懂拔河,那豈不累死導演,編劇⋯⋯和演員亦然。
對於武打電影,也並未要求一定要呈現真實武術,武打中的武俠電影,例如90年代的笑傲江湖,李連杰一個盪劍式從樹上俯衝下來貼著地面用劍尖盪開身體,娛樂效果十足,觀眾都看得津津有味,討論其符不符合真實武術是沒有意義的。
但對於「一代宗師」這一類欲呈現真實武術世界的電影,顯然必須打得愈真實,才能顯現電影的說服力。有的人會覺得,電影談的是人性,任何技術面都是其次,最後還是要表現人性和人之間的情感,例如日劇以醫院鬥爭為題材的「醫龍」。但醫生的開刀畫面難道就因此草率或省略嗎?把「醫龍」最後一場數十分鐘的開刀戲拿掉,整部戲的質感不就走味了。所以不要小看武打戲,不管要呈現什麼樣的電影風格,都應認真處理。更何況許多電影的精彩情節,是從技術面延伸出來,過於逃避,要如何處理料理題材、推理題材、科幻題材……的電影?

6、「宮二和馬三在火車站月台對決,兩人向前奔跑數步,各出一拳擊中對方肩膀。」這動作很有氣勢?

傳統武術邊奔跑邊出拳?還是奔跑到定點,來個緊急煞車然後出拳?
導演可能日本武士對決看太多,持刀奔跑出刀,無論如何想辦法在對方身上劃上一刀,失去重心跌倒也無妨,以武士刀的特性,這還有一點道理,但以傳統武術的發勁方式,奔跑出拳的意義是什麼?
八卦掌是難度高的武術,但看章子怡的肌肉骨架,要怎麼讓纖細女子的直拳長勁跟一般男性武術家相同,讓她敢選擇跟對方互毆各中一拳
畫面看起來很有氣勢,不過就是商業考慮,欲呈現「駭客任務」般的印象。

7、陽手代表慈悲,打得莫名其妙。

裡面有一場戲,相信很多人看得莫名其妙,宮老先生和葉問過招,葉問手翻來翻去,也沒真的打到對方身體,一番「高手」意境之後,宮老先生認輸。
我在看時,心中略微揣摩回想,過去幾十年哪些跟武打有關的電影小說漫畫的情節,讓導演去發想這樣的高手過招,後來我看到網路上這一段王家衛接受訪問對電影的解釋。
2013本文內容摘自1月10日出版的《南方週末》
『9.葉問是怎麼贏過宮寶森的?
片中葉問和宮老爺子掰餅這一場,一般人不知道為什麼梁朝偉一次是掌心向上,一次是掌心向下。要是行家都會知道,掌心向上的叫陽手,一般來說就是“慈悲”——你的重心從地下上來,會傷人不會死人;陰手就是“超度”了。葉問試過陽手,試過陰手,他知道都不是方法,最後用了聽橋,就好像詠春的黏手,也跟太極的推手一樣,就是順你的勁兒,跟著你走。所以其實很過癮的。但是有些東西要內行看才會說,“哎,王導還是懂一點哦!”』
陽手代表慈悲,因為一個人你把他往上打飛出去,力量會分散,陰手代表超渡,因為地面有阻力,力量沒有分散,所以會致人於死,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,但符合拳理嗎?
導演大概是印象中一掌打下,對方化做一攤肉泥的小說情節,想當然爾,地面有阻力必定代表對方受傷較重,但其實狠不狠,慈悲不慈悲跟手心向上向下是沒關係的。
跟什麼有關係,當然是跟你想傷對方的程度,拳或掌的速度、力量或勁道大小有關,你手心向下輕拍對方肩膀,能超渡什麼?重量級拳王由下而上用勾拳攻擊你腹部造成你肝臟破裂,代表什麼慈悲?
傳統武術設計,手心會向上向下多與相對位置有關:攻擊喉嚨要害橫砍自然手心向下。腰斬則為手心向上,手心向下則不順,撩陰掌攻擊下體甚為陰狠,卻是手心向上向下都可。
硬套陰陽,把手心向上向下跟傷人意念程度扯在一起,如果導演沒有這種錯誤認知,就不會有那場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戲,高手過招,行家一出手,便知有沒有,隔空較勁未實際接手便可測出功力,這已遠超出本人的理解範疇,還請武林前輩們賜教。
最後眾人在室內圍攻葉問,葉問掌心斜向上,一掌打在對方腹部,把對方打飛出去撞牆,照導演的意境這一掌該如何解釋呢?

8、了無新意的武打戲,套用香港武打過去的概念。

雖然加入了八極拳、八卦掌、形意拳的招式,但打法佈局、戰略戰術、勁道層次還是用了大量香港過去制式化、很商業化的武打方式處理
葉問在其中有幾場武打戲,一開始不知道為什麼和一群人打群架,打法毫無新意,在金樓和一群各門派高手對招,究竟動作上詠春勝過各門派的原因何在?和宮二對打臨陣從詠春變為八卦再變回來,則令人傻眼至極。
尤其葉問最後一場武打戲,本人不瞭解詠春拳,對武術的粗淺認知,詠春拳以手法為主,腳法並無特殊專長。電影中葉問在回答對方是否有絕招,也是回以不過「三板斧」,此「三板斧」指的應是手法而不是腳法。
但葉問在一小房間內,受到地頭蛇7、8個人圍攻,為了展現功力超凡入頂以一敵眾就算了,竟然嗆聲要「八腳」撂倒眾人(前面不是自己才說精髓是「三板斧」),然後便是梁朝偉吃力的踢腿身手,一個旋踢對方頭部的畫面,竟然用腳掌特寫帶過,我在電影院看了當場笑出來,如果是成龍,李連杰,甄子丹至少還帶個全身,武打戲打成這樣至此已是完全破滅。

9、宮二說:「我從小聽到的是我父親捏碎別人骨頭的聲音……」?

宮二說一段話,大意是我從小看父親跟別人過招,聽到的都是對方骨頭碎掉的聲音……我在看時,大概想了一下導演編劇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對白,可能是為了突顯宗師的真材實料,也說明八卦掌或傳統武術絕非花拳繡腿殺傷力極高,一出手就能斷人骨頭,另一方面也顯現宮二的歷練,見過真正場面,從這種環境中培養出狠勁與膽識,絕非普通弱女子,也呼應她接下來所說,父親說她長大必定是個人物云云
一個長相清秀,身形纖細的女性,用理所當然的平常方式,敘述父親如何和人過招斷人骨頭,有過斷骨經驗或身邊人有過經驗者,都知道斷骨劇痛真的會讓人痛到哀嚎,而他的父親是一代宗師,門徒眾多,帶著使命力促北拳南傳,還會訓誡門下高徒馬三不可躁進名利。這樣的高手,一過招就把人骨頭弄斷,有必要這麼殘忍嗎?這又是一段不從武術出發,胡亂想像動作或意境的設計,也讓宮老先生的性格再次陷入矛盾。
從功力程度來說,如果是高手找宮老先生過招,行家一出手,便知有沒有,有必要斷骨才能分高下?
如果對方程度低,不是應更能展現八卦掌的神妙,不用斷骨,就能顯現出功力。
從對方來意來說,如果是善意武學請教切磋,把人斷骨則太過。如果是惡意挑釁,挾怨傷人,那可能逼得宮老先生不下重手不行。問題是劇情塑造宮老先生並不是這種到處樹敵的人,他還訓誡門徒不懂收斂的哲學。
所以這段對白是否又把高手出手意境胡亂想像,既不真實,也不具啟發性。
楊露禪世稱楊無敵,「聞有藝高者,輒拜訪與之較量......但未嘗傷人。」
楊露禪傳三子,第三子楊健侯又傳子,長子楊少侯「功屬上乘,拳架小而剛,動作快而沈,處處求緊湊,其教人亦然,因好出手即攻,學者多不能受,故從學甚少。」楊健侯二子早么,楊健侯三子楊澄甫「其教人多屬大架子......適與乃兄相反,因性情和順,從業者眾,譽遍南北。」
一個師父教學「出手即攻」,都還會「從學甚少」,自己門下弟子尚且如此,那些和宮老先生過招被斷骨的人,難道每個就心悅誠服,眼界大開,深深感激高手讓他知道八卦掌的奧妙?還是心裡暗罵呢?
至於宮二說的另一句網路文青:「從小我在我父親身上看到的不是招式而是意」,我想不出一個小孩子究竟為什麼看到不是招式而是意,這意指的是什麼?該不會告訴我又是那句「寧一思進,莫一思停」吧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騎騎單車  的頭像
    騎騎單車

    「騎騎單車--環島旅行」漫畫(ChiChi bicycle--a tour around the island)

    騎騎單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