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則新聞提到:王家衛不在意《一代宗師》的負評,只求懂武術的人給肯定。
我看了預告,本來完全不想看這部電影,不過為了印證批判,勉強去看了.果然,唉!從真正武術的角度,電影這樣拍是不及格的,不管是觀眾想看的招式,還是導演想呈現的意,可惜宗師這個題材,原因跟敘述風格無關,而是導演真的不懂武術.如果有人想拍出真正的武術電影,請找真正的專家指導完成吧
[第一點 傳統武術奔跑出拳?]
宮二和馬三在火車站月台對決,打到一半,兩人向前奔跑數步,各出一拳擊中對方肩膀,倒地。
看起來很有氣勢,請問有哪一個武術門派哪一個師父這樣教拳的?奔跑出拳?奔跑到定點,來個緊急煞車然後出拳?
導演可能日本武士對決看太多,持刀奔跑出刀,無論如何想辦法在對方身上劃上一刀,失去重心跌倒也無妨,以武士刀的特性,這還有一點道理,但以傳統武術的發勁方式,奔跑出拳的意義是什麼?
八卦掌是難度高的武術,不知道有何特別練習方式,可以讓纖細女子的直拳長勁跟一般男性武術家相同,讓她敢選擇跟對方互毆各中一拳?
這是我從印象當中,隨便找出的一個片段,一代宗師電影有多長,裡面有關武術的一知半解就有多長,不管是招還是意,通篇只有幾句台詞勉強正確,打鬥的意境實在看不出跟過去港式武打電影有何不同。
希望電影界能找到資源,好好拍出一部真正武術的電影。
[第二點 陽手代表慈悲,根據何來?]
最近忙著出第二集漫畫,諸多事忙到焦頭爛額,但還是忍不住上來發篇文,因為電影表達太多錯誤的東西,遠超過以前其他電影,實在是文人誤我武術太深,再加上一堆附和大讚其意境的影評,令人愈看愈為了武術界悲哀。
裡面有一場戲,相信很多人看得莫名其妙,宮老先生和葉問過招,葉問手翻來翻去,也沒真的打到對方身體,一番「高手」意境之後,宮老先生認輸。
這是造成一堆人說這部片難看的因素之一,實在讓人看不懂。
我在看時,心中略微揣摩回想,過去幾十年哪些跟武打有關的電影小說漫畫的情節,讓導演去發想這樣的高手過招,後來我看到網路上這一段王家衛接受訪問對電影的解釋。
2013本文內容摘自1月10日出版的《南方週末》
『9.葉問是怎麼贏過宮寶森的?
片中葉問和宮老爺子掰餅這一場,一般人不知道為什麼梁朝偉一次是掌心向上,一次是掌心向下。要是行家都會知道,掌心向上的叫陽手,一般來說就是“慈悲”——你的重心從地下上來,會傷人不會死人;陰手就是“超度”了。葉問試過陽手,試過陰手,他知道都不是方法,最後用了聽橋,就好像詠春的黏手,也跟太極的推手一樣,就是順你的勁兒,跟著你走。所以其實很過癮的。但是有些東西要內行看才會說,“哎,王導還是懂一點哦!”』
陽手代表慈悲,因為一個人你把他往上打飛出去,力量會分散,陰手代表超渡,因為地面有阻力,力量沒有分散,所以會致人於死,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。
我在武術界從沒有聽過這種說法。
導演大概是印象看過哪些一掌打下,對方化做一攤肉泥的小說情節,想當然爾,地面有阻力必定代表對方受傷較重,但其實狠不狠,慈悲不慈悲跟手心向上向下是沒關係的。
跟什麼有關係,很簡單,當然是跟你想傷對方的程度,拳或掌的速度,力量或勁道大小有關,你手心向下輕拍對方肩膀,能超渡什麼?重量級拳王由下而上用勾拳攻擊你腹部造成你肝臟破裂,代表什麼慈悲?
傳統武術設計,手心會向上向下多與相對位置有關:攻擊喉嚨要害可以由下而上穿掌刺喉嚨,可以手心向下橫砍喉嚨,也可以手心向下平刺喉嚨,喉嚨為肌肉沒有骨頭,這些手法都可重擊對方。腰斬則為手心向上,手心向下則不順,影響出掌速度及勁道,撩陰攻擊下體甚為陰狠,卻是手心向上向下都可。
硬套陰陽,把手心位置跟傷人意念程度扯在一起,如果導演沒有這種錯誤認知,就不會有那場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戲,高手過招,行家一出手,便知有沒有,不管是武術的本質,還是武學的意境這部電影都是失敗的。
最後眾人在室內圍攻葉問,葉問一掌指尖向下,掌心斜向上,一掌打在對方腹部把對方打飛出去撞牆,照導演的意境這一掌該如何解釋呢?